原文标题: 山东:线线见匠心 针针铸质量
原文出处: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-02-06
原文作者:中国质量新闻报记者 朱文达
十余年间,山东鸿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鸿天集团”)由最初的服装贸易公司到工贸一体企业,到完成服装行业供应链闭环,到实现智能数字化生产与制造,再到目前的国际化发展,实现了4次蜕变升级。鸿天集团为何能在变革中抢占先机,实现高质量蝶变?1月14日(农历腊月十五),记者带着疑问走进鸿天集团,探寻其不断实现蜕变的质量密码。
记者在鸿天集团旗下大型工厂——汶上县鸿瑞轩服饰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看到,物料区、热压区、缝制区、高周波、烫画区等13个工作区整齐划分,工人们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作业;在智能模板车间,工人与机器紧密协同作业,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;在仓储间,拥有完整的智能仓储系统,其轨道机器人系统节约了空间与人力资源,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数据准确性;在设计办公区,使用CLO3D系统确认样衣,大幅度降低了反复打样衣、反复邮寄的时间成本和开发成本。
“对纺织产业来说,数字经济、智能化是发展引擎,是产业指南针,也是创新源泉。鸿天集团现代化产业系统逐步形成的背后,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引领。”鸿天集团行政总监于津表示。
据了解,鸿天集团以低代码敏捷开发、移动互联、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为支撑,搭建云集成开发平台系统,包含8大引擎、50多种业务组件、3种部署方式、4级权限控制、5大应用模式、6大主流品牌ERP(企业资源计划)双向集成,为该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从整体规划到落地应用的一站式服务,实现从“一块布料”到“一件成衣”全环节可溯源,并有效解决“科学排产、数据采集、标准工艺指导、预警式校验、反射性控制、计件工资”生产过程中几大难题。
汶上县鸿瑞轩服饰有限公司厂长崔玉娥带领记者来到面辅料库,她轻轻拿起一块布,用两只手指反复捻着说:“我们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的核心发展观,不仅面辅料选择上遵循绿色原则选用低碳环保的材料,而且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旧面辅料、模板、纸箱等进行回收再利用,以降低包装废弃物等对环境的影响。”
据了解,鸿天集团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,提高资源利用率,降低能源消耗,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环保体系,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,实现企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安全高效、和谐健康的发展。鸿天集团下属3家大型工厂全部使用绿电;印绣花中心设置污水处理设备,每年通过数码印花加工300万件服装裁片及成衣的项目完成环境保护验收。
作为一家集团化运营的服装公司,鸿天集团正通过下属各机构的通力合作,将品牌理念与设计、面料、营销完美融合,打造出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品牌,不断缔造服装行业无限可能,构建国际化的产业平台,持续向世界展示其无限潜力。
用左手固定住衣角,右手再不停地调整正面布料使之与反面对齐,有时借助一把红色纱剪调整细节,女工徐秋丽坐在电脑直驱平缝机前,半俯着身子,眼睛直盯针尖,在“万事俱备”后,她才坚定地踩下右边踏板……在缝纫车间,18个缝纫小组,近500名工人同时作业。他们眼神专注而坚定,手下的动作既迅速又精准,将每一寸布料使用得恰到好处。在这里,每一件衣服都是匠心独运的证明,是“质量”二字最生动的展现。
记者离开汶上县鸿瑞轩服饰有限公司时,空气中依旧弥漫着布料特有的清新气息,它与缝纫机规律的哒哒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曲劳动的赞歌。在赞歌中精心缝制的新衣,也将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,给人们送去温暖与舒适。
频道责任编辑:HT0601 媒体转载文章